学科与科研
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与科研 >> 科研动态 >> 正文

中南大学熊炜、曾朝阳教授团队发现鼻咽癌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闻佳敏 黄河          2021年09月01日 19:02     浏览次数:

8月31日,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熊炜、曾朝阳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肿瘤学期刊Molecular Cancer (IF=27.40)在线发表了题为“Circular RNA circRNF13 inhibits proliferation and metastasi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via SUMO2”的原创研究论文。博士生莫勇真、博士后王裕民为共同第一作者。

鼻咽癌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发病率都低,但在东南亚及我国南方地区高发,湖南是鼻咽癌的高发区之一。鼻咽癌的发病与遗传背景、EB病毒感染及环境致癌物等密切相关,早期症状不明显,且极易发生侵袭转移;大量基因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但其具体发病机制还远未被阐明。筛选鉴定与鼻咽癌发病密切相关的基因,明晰它们的作用机制,对于鼻咽癌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环状RNA是一类新的非编码RNA(即不像经典的信使RNA用于指导蛋白质的编码和合成),因其特殊的环状结构比常规的RNA更稳定。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环状RNA被鉴定,且大量环状RNA与人类常见疾病密切相关,因此环状RNA已成为近年来生物医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目前已发现的环状RNA已超过3万个,但绝大部分环状RNA的功能还不清楚,在鼻咽癌中有研究的就更少。

熊炜、曾朝阳教授团队通过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数据挖掘等策略,鉴定出了一批在鼻咽癌中表达明显改变的环状RNA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获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发现。在刚刚发表在Molecular Cancer杂志的这篇论文中,他们发现环状RNA circRNF13在正常鼻咽上皮中表达水平较高,且可以结合并稳定SUMO2 mRNA,通过SUMO化和泛素化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降解,抑制鼻咽上皮癌变;而在鼻咽癌中circRNF13的表达受到抑制,GLUT1表达上调,为肿瘤细胞大量摄取葡萄糖提供了条件,促进了鼻咽癌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此外,熊炜、曾朝阳教授团队发现EB病毒编码的环状RNA circBART2.2促进PD-L1的表达是鼻咽癌发生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为鼻咽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参考,相关论文于今年7月发表在Cancer Research (IF=12.701)杂志;环状RNA circSETD3和circARHGAP12促进鼻咽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于今年1月分别发表在Oncogene (IF=9.867)和Cancer Letters (IF=8.679)杂志;关于长链非编码RNA AFAP1-AS1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的论文于今年6月发表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IF=18.187);相关研究已申报系列国家发明专利,其中24项已获授权。这些研究受到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湖南省重点研发项目的资助。

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的前身为我国著名肿瘤病理生理学家潘世宬教授上世纪70年代组建的原湖南医学院肿瘤研究室;1989年成立肿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开泰教授为首任所长。熊炜、曾朝阳教授均在原中南大学副校长、肿瘤研究所所长、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李桂源教授的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他们的博士学位论文分别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和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熊炜教授现为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四十多年来,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一直以鼻咽癌的病因发病机制为主要研究方向,历经潘世宬教授、姚开泰院士、李桂源教授、熊炜教授等四代学术传承,秉承“以高水平科学研究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促进学科建设”理念,是湘雅基础科研和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地。2021年熊炜教授领衔的“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研究生导师团队”入选湖南省第二届“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